第三章 居南山到柒安城(1/5)
五日后,淳于明来到柒安城。因似困扰着顾成峰、刘仪乾等人的一个问题,同时在困扰着他,便是他到底是谁。
他从小生活在西南的一座山上,名叫居南山。山不大,却陡峭,甚险峻。怪石嶙峋,高耸入云。常年郁郁葱葱,鲜多珍稀名贵的野生草药。此山村落不多,多是苗人。平日衣食住行,便靠自种自吃,自给自足。维持生计,赚取钱财,便依赖上山采药,再翻山越岭,去镇上或集市卖。
陪着淳于明从小一起长大的,是一位武功高强的老者。不过这老者却是一个疯子,满嘴胡话,整日口中兀自不休,叽里咕噜的不知说着什么。起初有上山采药的苗人,碰到这一老一小,想把二人带往山下。老者却死活不下山,叫道:“下山就死。下山就死。我不下山。我不下山。”吼叫完,便跑回山洞,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采药人于心不忍,担心这一个疯老者,一个小婴儿,在山上无法存活下去。于是后来上山采药时,顺便给二人带些羊奶、干粮,山中的野果。婴儿有奶喝,老者有粮吃,便这么靠着采药人的平日救助,生存下去。
随着日推月移,春秋更替。婴儿越长越大。在他七岁时,常日往返于山中各个村落。而且在山脚一个汉人村落,还有一家私塾学院。教书先生是村长,读过书,却并未考中过功名。但教小孩学文识字,自然不在话下。
淳于明因与山下各村落之人熟识,有幸在此学院学习。而他的名字和生辰八字是用血写在襁褓之上。他学文识字后才知自己名字,以前还以为是什么符号。而过去他叫野娃,因别人都喊他野娃。
淳于明每日下山去和山里的孩子一起读私塾,下课后便回山照顾那疯老者。好在山上不冷不热,春暖夏凉。天气稍凉只需点个火堆,有时甚至都不必生火。居南山并无什么豺狼虎豹出没,但野猪野鸡是有的,却并不多。而且一旦出现,便成山里人的大餐。
穷人孩子早当家,山里孩子似野狼,从小便是自然杀手。淳于明五六岁时,便敢孤身与野猪搏斗,虽最后输多胜少,头破血流。但人是大地主宰,与生俱来会使工具。好似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淳于明无师自通,会在山里布置陷阱,削尖竹竿,打猎采果。
而那疯老者时不时若癫若狂的拿根破树枝比比划划,却能裂石碎土。淳于明起初十分害怕。但后来山里有见过世面的人说,这老头说不定是武林高手,耍的是剑法,而且还能发出剑气。
淳于明好奇心促使,潜移默化受熏陶,受感染。慢慢照葫芦画瓢,模仿起老者的剑法。
随着淳于明渐渐长大,懂得的事理越来越多。把老者照顾的无微不至,隔三差五给他洗澡洗衣。但他发现老者身上的灰总是洗不掉。起初他并没在意,还以为长时不洗澡,灰已长在老者身上。但后来有一次给老者洗澡时,他赫然发现那层灰并不是灰,而是铜印。只是上面的字被他以前给老者搓灰时搓的模糊,看起来像一滩一滩黏在身上的泥灰。他来了极大兴趣,寻思:这老头身上写的什么?
找出之前在山下学院带回来的纸笔,把老者身上的字一个一个记录下来,全记下以后,看着牛头不对马嘴、杂乱无章的文字。他头大如斗,道:这是什么玩意?
几个月后,他才彻底整理成篇,条条道道都梳理清楚,原来老者身上写的是一本名叫冰云寒经的武学秘籍,出处却并没记载。但这本秘籍是以书信的形式寄给这位老者。
上书道:合一门木掌门亲启,贫僧偶得一本至上绝学,修习数年,却始终不得要领。看来是我佛见我六根不净,冥冥中惩罚于我。但此功记载威力极大,失传实在可惜。木掌门德高望重,淡泊名利。深智绝慧,武功高深。贫僧相信你得此秘籍,只会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