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28年(1/2)
2017年,内蒙古包头,一座帐篷内,有人很忧伤
说男人有三大喜事,升官发财死老婆。
刘洁作为女人比较惨,欠债分手还死爹。
好在她爹临死前,给她指了条明路,说这世上,有人欠了他们祖上的人情,是个富贵人家,而且不是寻常人家,只要找到这户人家,就想要多少钱都成,但户人家的联系方式,早在她爷爷那辈知青下乡进了内蒙,就断了联系,现在想找,只有一个办法,通过八九十年前,发生在上沪的一场命案就能找到那户人家的下落。
顺便,还交代了一下,这场命案,和她们家祖上有关,是她太太爷爷,太爷爷,爷爷心中的劫,她要能借此查清那个案子,也算是了却了她家祖上的遗憾。
毕竟这八九十年间,社会动荡,日本侵华,世界大战,各类运动都经历了个遍儿,在她太太爷爷,太爷爷,活着的那个年代里,别说查事儿了,平民老百姓能保住性命都不得了了,指不定哪天一个炸弹丢进你家院子里,你都不知道是哪国丢的。
等到了她爷爷她爸爸这辈儿,又赶上知青下乡狂潮,全家人进驻了内蒙,混了个技术工人的铁饭碗,根本没能腾出钱来查这事儿,现在好了,她家就剩她这么一独苗,人也没了,钱也没了,待在内蒙也就是混个温饱,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去趟南方查查这事儿,要真能找到那户人家,绝对是天大的机遇。
当时刘洁就问她爸,要这户人家真是个天大的机遇,那她爷爷为啥不直接找他们去,反而带着全家人去了内蒙?
她爸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最后才说,还是和那场命案有关,虽然咱家对那富贵人家有恩,但那命案不查清楚,她爷爷就是知道那户人家住哪,宁愿下乡来内蒙,也不好意思过去找,说到底,还是想让刘洁去把这个案子查清楚,看看八九十年前,到底发生了啥事。
但这个案子的细节,传到她爸这儿,连被害死的人名都忘了,仅知道时间和地名,说是1928年夏末秋初时发生在上海法租界地盘上,一座叫做凤鸣山上的事儿,除此之外,还说了点关于这山的背景之类,无关紧要的细节后便撒手人寰了。
在办完她爸丧事后,刘洁颓废了两天,在床上思考,自个儿到底是自食其力,努力凑到二十万来还债,还是走这条看似捷径,实则一点不靠谱的路子?
期间刘洁不是没去投过简历,一些工资高的她去不了,工资低的像工厂、收银员之类的,仅够温饱,有朋友给她支招,让她在内蒙放羊适合她这洒脱的性子,却因为没钱没耐心,她也干不了,最后走投无路,她只好典当了她妈留下的一条金项链,怀揣着两三千块,朝着上海奔去。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刘洁在上海一问八九十年前上海法租界的事儿,人家都把她当成神经病,更别提那个所谓的凤鸣山了。
曾经的法租界内,早已成为上海最繁华的中心,连个小山头都没留下,钱也很快花光了,穷困潦倒下,刘洁干过很多事儿,给人刷过碗,马路边扫过地,还当过保姆,干过服务员,流浪过街头当乞丐。
最后遇到一个老头,点了她一句,说是杭州萧山有个茶楼,名叫岳阳楼,里面有个特别出名的“包打听”,只要找上他,别说是民国时候的事儿了,就是你上辈子的事,都能问个一清二楚。
当下刘洁就带着全家的家当,直奔杭州萧山,怕找不着路,还难得奢侈的打了个车,刚在一座古香古色的宅子前停下,就马不停蹄的跑进了这间茶馆儿,在里头一问,竟人人都认得这位“包打听”,朝着三楼雅间的方向一指,说那唯一一间有人雅间里,坐着的就是他。
茶楼共分三层,一楼是散座,二楼是圆桌儿,三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