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2/4)
这个青年名叫赵怀德,乍一眼看来,他的年龄似乎并不大,隐约也就二十出点头的样子。在国人里生得不算特别,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中国南方军人一样,个子不高,中等身材。但那副明显有别于常人的消瘦干净的脸颊,多少让他在眉目间依稀总还带着那么一点少见的残存书卷气息,再加上这一身整齐合身的军服,着实颇有几分儒将的潜在气质。或许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让这个赵怀德站在时下的这一群军人当中,总会显得有那一点微妙得与众不同。
其实说来也是怪,原本凭借赵怀德这么个卑微得不能再卑微的兵头身份,压根是没有资格参与眼下这种满眼尽是闪耀着将星的高等级集会的,可偏偏如今他不光身处其中而泰然自若,即便是周围那些素来很在意身份等级之间差异的将军们见之,居然也没有对他露出任何表示诧异和轻视的目光,甚至偶尔目光扫过他的时候,还会报以谦和的一笑。这在当今的中国军界确实有些不寻常。
如果此刻能仔细打量,倒也不难看到他赵怀德在装束上好像还真有些与往日迥然不同的地方,只见在他的右臂上正戴着的一条鲜红色的短袖套。仔细辨认,便能看出这醒目的袖套上还有几个特别的字样:“军官训练团三期”。
这赵怀德居然还是一名庐山基层军官训练团的成员。
几年前,蒋委员长为了打造模范化和精英化的国防部队,集结了国内陆军当中大部分的优秀基层军官,聘请德国军事专家指导且组建了这么一个以实战模拟为基础的战术训练团。说白了,能进入这个训练团,他赵怀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然成了如同那些黄埔生一般的“天子门生”。
如何会不引人尊崇?
“嘘!后生仔,小点声啦,这个时候乱说话,你是想要找死了麽?”接过赵怀德话头的是一个满嘴粤音的人,皮肤黝黑粗糙,眼角还带着数道细密的鱼尾状细纹,因此看起来此人的年纪多半是要比赵怀德还要虚长几岁,这个时候他听闻赵怀德的声音,那眉眼傲然一挑,愣是惊起满额头的褶子。
这家伙和赵怀德的装束几乎一模一样,同样挂着中尉军衔戴着鲜红袖套,显然同是军官训练团的学员。在赵怀德的记忆中,这家伙好像是叫做陈二皮,虽然目不识丁,但一身铁打一样的肌肉块,很是强壮,再加上八尺还多点的个头,在整个训练团里单兵格斗难觅对手,一度很是出彩。
“切!瓜娃子(傻小子)!”这陈二皮的话倒仿佛像是丢进了池塘的石子儿,一时间引来周遭不少人的嘀咕。而对于这一口纯正川音的话语,赵怀德再是熟悉不过了,这出声之人大名张福生。和他赵怀德一样,同时陆军51师部选派进入训练营的军官,甚至在早先时候和赵怀德根本就同属一个战斗连队,吃一锅饭,扛一波枪。俩人也算是熟络,可这相互间的关系却微妙得难以形容。
张福生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自视不凡。所以时常在赵怀德这些草莽出身的人的面前总会表现出一种渗入骨髓地优越感。而赵怀德则是对这张福生的为人很是不屑一顾,据说他原是西南川军的某某部队的副官,深得长官的信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后来在川康整军的时候也不知是因为在军中贩卖大烟还是因为偷了长官的姨太太,干脆杀了那长官,就带着队伍投了中央军,为人所不齿。
总而言之,两人虽出“同门”,秉性做派却很不对路,自然也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面。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