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大夏新粮策(2/3)
老奸巨猾的魏国公也是无奈,自己只能厚着脸皮把这个事情挑开,只是便宜了那个臭小子。
“魏国公不用客气,直说就是。”
“王爷,各位大人,袁睿跟小女说得最多的不是缺粮,而是粮食大幅增产后会有很大的后患。老百姓手里粮食多了,当地粮食一旦富裕出来,价格就会低,就会有商人将粮食贩运到其他缺粮的地方。而一旦这些贩运不加限制,粮食势必会流到海匪、强盗、甚至外藩,那么这些会造成他们实力大增,从而危害到江山社稷。”
魏国公其实也没有明白太多,他对于袁睿说的什么经济没有直观认知,只知道确实粮食运到外藩,增长敌人势力不行。
“还有一点,袁睿说的土地太集中了本来没错,但是各种各的就不好了,更不能无限制的让土地集中起来,也不能完全不缴粮食,他的意思,要是朝堂奖励,其他可以减免,只要是土地能生产粮食,那么粮食一定要按照收成上缴。”
“粮食是国之根本,私人以及商人是没有贩卖的权利的。”
魏国公这个时候也不管说不说的明白,显摆袁睿说的一些道理摆明白。
“他对于这些就没有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淮王跟了一句,这个老家伙还算不错,基本将袁睿的意思说明白了。
就是有点不地道,这是他自己的女婿,也不知道心疼一点,这是生生的把袁睿推在了小浪尖呢。
“王爷,各位大人,他说的那些我不是太明白,只听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袁睿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仿照后世的一些做法,简单粗暴。
首先对新政进行完善,土地这个目前太敏感,不能大动,只能徐徐渐进。
但是粮食这块可以控制,民间粮食不能跨州贩卖,只能由朝堂出面收购。
朝堂收购来的粮食主要是两个作用,一个是作为边军主要储备,一个是灾年的救济。
还有就是各州府收的粮食,一部分作为满足地方的百姓需求,一部分做地方储备。
其次就是实施粮食限价,官府出售的粮食一律平价,主要是供给不种粮食的商人、官吏。
民间百姓自家粮食也可以出售,但是最高不能超过官府价格的两倍。
这里面就有一个规则,只要官府粮食充足,百姓的粮食就很难超过官府价格。
袁睿也知道,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官商勾结,官府的粮食自己不出售,倒卖给商人获利。
他的对策也很简单,所有的粮食出售必须由户部安排,不受地方管辖,至于户部人员再出问题那就是监察院的事情了。
至于从百姓手里收粮食那些烂规则,袁睿目前还是无能为力的,每个地方总有那么一些只想着捞钱的人,他只能尽量的让百姓多收点粮食,弥补一下。
按照他的想法,要是真能实现十税二,加上土地拥有者拿走的五成,百姓至少能留下三成。
按照现在的产量,佃农一家五口人,租种十亩水田,一年下来可存粮食超过千斤,能基本满足温饱了。
再次,他对于土地所有者拿走的五成也有限制,这些大户收取的粮食才是最大的份额。
以往,他们都是自由的,想往哪里卖就往哪里卖,还几乎不交税,都是商人承担。
袁睿直接做了限制,不允许粮食私自跨州贩运,就是说大户收取的粮食想要出售,只能卖给官府,再由朝堂、户部在各州之间进行平衡调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