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省略四万字,目标一万次(3/4)
老秦今天心虚,懒得怼系统,心底却不以为然。
即使修改了日字冲拳的练法,系统的创造力仍是约等于零,它所有的资料都只是将前人的记载经过计算、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而已。
而华夏的前人记载就这点不好,太浪漫。
什么三千尺、千年寿、万人敌,不分行业类别的就胡乱抒发感叹,压根儿就没有文理分开的概念,要知道,有些事只能有一说一、差一丁点儿都不行。
“一炮糜烂数十里”,这是明末文学家张岱描述的红衣大炮的威力,按彼时的计量单位,一里等于三百六十步,也等于一百八十丈,一丈等于3.33米,也就是说,一里的长度约为600米。
数十里是几十里?
按最小单位算,十里,6000米,以明朝时期的火药,红衣大炮的最大射程也不过2000米,张大神从哪得出“糜烂数十里”的结论?
靠脑洞!
偏偏就是这些人掌握着著书立说的权柄,史官也只能参照着这些人的脑洞去记载历史,最终只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不严谨的习惯和解不开的谜题。
武学也是如此。
师徒父子是孝道,师父挂了,做弟子的总不能在师父的碑文上写“此人学武不精、败多胜少,一生大败二十余次、小败不计其数”吧?
这不仅与孝道不合,也影响自己的地位和收入啊!哦,你师父不咋地,那你能强到哪去?我还是拜师别人吧。
无奈之下,厚着脸皮请文人执笔吧!
可是从孔夫子笔削春秋开始,文人就改不了字含褒贬和为尊者讳的毛病。
什么叫“为尊者讳”?只记赢、不提败,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只记优点、不记缺点,这就叫为尊者讳。
一代一代的“讳”下来,后世武者看到的都是前辈们拳打东南、脚踢西北,一生从无败绩的光辉历史,并且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胆敢质疑?立刻就是一盆“美狗!滚回家找你爹”的脏水泼过来。
清末民初有位文武双全的人物叫金恩忠,有《国术名人录》、《刚柔拳图解》、《少林七十二艺练法》、《浑元一气功图解》等著作,1929年任东北边防军第一旅武术总教练、兼中华刺枪术教练班主任、兼劈刺体操教育班教官,曾获张学良亲自颁发的“尚武精神奖章”。
可就是这样的前辈人物,在《国术名人录》的《永年杨露禅》中,记载了杨宗师“太极已入于不见不闻之化境,能贴壁悬空,自握其发,而能将自身提起,斯乃炉火纯青之功候也,凡习练太极者皆知之”的故事。
是的,握着自己的头发将身体拎起来的故事。
此书一句“凡习练太极者皆知之”就是皇帝的新衣,不知道你就不是练太极的,你就没有资格评论真假!
非说这是假的?那就是看不起所有的太极拳同道!来来来,杨班侯、杨健侯二位前辈,有人侮辱你父亲啊!
看见没,这就是文人。
扯远了。
秦战相信,咏春拳的创造者不会做毫无意义的重复,所以三伏手一定有它的含义和作用,也许是为了弥补拳法中的缺点,也许是为了练习发力的节点。
但不必过分强调、非得引申出个一二三来。
抬杠的话,不如改学形意拳,只学一式就够了,郭云深宗师的半步崩拳多厉害?其他门派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武学方面,老秦是个彻彻底底的小白、萌新,但正因如此,他会犯行家不会犯的错误,也可能提出高手们拒绝往深处想的问题。
-->>